“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此话出自梁启超,指的是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好男儿当以国家之兴亡为己任。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今天精选几首古诗词,很适合今天读。
《从军行七首 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戍边将士时刻关注着边防形势,尽管戍边生活孤寂又艰苦,但他们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着更多的自豪感。“黄沙百战穿金甲”更是表明戍边时间无比漫长,战事无比频繁激烈,边地无比荒凉,但是将士的报国壮志非但没有因此而消磨殆尽,反而在艰苦的战争中变得更加坚定,从而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
《塞上曲二首》
唐·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愿将此身报效国家,又何须活着回来呢?这是多少军民的泣血之语,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视死如归,才有了后来的胜利。诗人认为,无论是否活着返回故乡,重要的是能报效国家,死而后已。
《南园十三首 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是个书生,本就诗名远扬,但他的入仕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于是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此诗作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安史之乱后。面对当时的分裂局面,诗人感到激愤不平,急切希望自己也能参加削藩平叛的战斗,建功立业,为国出力。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通过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感慨,表达自己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边关是汉时的边关关,明月还是秦时的明月,历史朝代不断变换,但征战未曾断过,导致多少男儿战死于沙场。假设国家有李广这样的“龙城飞将”,就能抵御外敌、平定边疆、维护和平,实现是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白马篇》
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诗人笔下的边塞好男儿游侠骑士,武艺高强又心怀天下,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一次次地上战场面对侵略者,视死如归,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作者借描写和歌颂边疆地区一位富有爱国精神的形象,抒发自己誓死报国的志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