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古诗全文意思 感受其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志向

2023年1月31日 9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古诗全文意思 感受其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志向-悟饭游戏厅

《步出夏门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作者北征乌桓途中。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正文分四章。其第一章《观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豪情满怀、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诗中的“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碣(jié)石”,原是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史记》和《汉书》上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登过此山;也有资料讲,1982年4月,辽宁省文物部门在距山海关15公里的绥中县黑头山发现了汉代“望海台”遗址,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汉武帝和曹操观沧海的地方。“澹(dàn)澹”,指海水涌动的样子。“竦(sǒng)峙(zhi)”,即挺拔。“幸甚”两句,是为配合音乐的节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跟正文没有什么关系。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

东行登上碣石山,放眼观看苍茫的大海。眼前的大海烟波浩渺,海中的山岛巍然耸立。岛上树木苍翠丛生,百草繁盛丰茂。阵阵秋风萧瑟劲吹,大海中涌起了洪波巨浪。大海广阔无垠,太阳、月亮仿佛是在大海中运行;银河那么灿烂,也仿佛是从大海升起。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志向和心情。

从写作艺术上看,本诗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客观平稳,然而它交待了不一般的观海地点—这是秦始皇、汉武帝登临观海之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则从大处落笔,描绘大海浩瀚雄浑、山岛巍然屹立的壮观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是聚焦特写海中山岛上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又将视线移向大海上的秋风波浪,因为这是大海最具特色的景象。面对着波涛汹涌、广阔无垠的大海,诗人的想象很雄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方法。会不会想象,想象是否丰富、浪漫、雄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诗歌创作的成败及其艺术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弱。曹操在这首诗里,由宏观到微观,由观看到想象,为世人呈现了一个浩瀚广大、波涛汹涌、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大海形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胸怀天下、心潮澎湃的豪情壮志。

遥想曹操当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可不是象今天的人们慕名到碣石山游山玩水的,也不是为写诗而采风的。当时的他正率领着千军万马行进在北征乌桓的路途上。他应该是到秦始皇、汉武帝曾经登临过的碣石山上观海听涛、吸取前辈英雄豪杰的雄才大略和精神力量的。

所以,曹操的《观沧海》不是一般文人诗人的有意诗作,而是他征战途中即兴而感,留下的抒情诗篇。他不是简单自然地详细描绘大海的自然景色,而是触景生情,把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壮观景象、平复天下的豪情壮志,融会一起,用饱蘸感情的笔墨表现出来,从而使这首诗具有广阔雄奇的意境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文中附上五幅插图,帮助大家理解曹操的诗歌,如涉侵权,即行删除。)

步出夏门行古诗全文意思 感受其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志向-悟饭游戏厅

步出夏门行古诗全文意思 感受其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志向-悟饭游戏厅

pdd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