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便民圈” 让幸福生活实实在在

2023年3月24日 8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一线讲述】

  编者按

  买菜、健身、看病拿药、小修小补……15分钟内满足生活所需不再是梦想。近年来,各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速,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邀请六位社区工作者,讲讲他们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故事,从中感知幸福中国的前进脚步。

  为“一老一小”打造“幸福圈”

  讲述人:吉林长春市南关区桃源街道文庙社区党委书记 刘欣

  三月的长春,冰雪消融,天气渐暖,社区里遛弯儿的老人也多了起来。大爷大娘、叔叔阿姨们总是大老远就和我打招呼。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让我深深体会到社区便民服务,尤其是花4年时间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多么重要。

  我们文庙社区面积不大,人口却不少,其中老人和儿童占了三分之一还多。为服务好辖区内的“一老一小”,我们可没少花心思。

  社区里没有大型商超可咋办?我们社区由4个小区组成,各小区楼下全是中小型商户。每年春节前,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会走街串店,动员商户搞促销。平时,哪个店铺需要办个手续、送货缺个人手,只要一个电话,社区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出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建在辖区中心区域,居民们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对行动不便的居民,我们还提供送药和送医上门服务。中心成立了慢病科,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进行日常保健和系统治疗。现在,医保、社保等各项事务都可以在社区一站式办结,方便了老人,也减轻了各家各户年轻人肩头的担子。

  文庙社区东临长春市母亲河——伊通河,又是老长春关帝庙、文庙旧址所在处。我们发挥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联系文庙博物馆和国学教师,免费为辖区内学龄儿童开展国学教育,每班20个名额,场场爆满。我们还不断丰富武圣广场的健身设施,并组建起15个居民社团开展文化活动。瞧,那个唱跳得正起劲的,就是社区开心艺术团带头人李奇,经常自编二人转唱词宣传党的好政策,带着队员们夸咱祖国和家乡美。

  社区双职工家庭多,我们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和专业教师,成立“培育新视界”培训班,每逢周末和假期,组织非洲鼓、篮球等兴趣培训,让孩子们的童年更丰富美好。

  今年,我们计划在服务“一老一小”上继续下功夫,让便民生活圈成为咱“一老一小”的“幸福圈”。

  深耕便民服务“一亩田”

  讲述人:江苏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党工委委员、惠城一社区书记 王峰

  在我工作和生活的惠城一社区,住着许多搬来帮衬子女的老人。常来社区活动室跳舞的王阿姨经常跟我唠家常,说她在这里生活得惬意舒心——每天早上送孙女到小区对面的省锡中第三小学上学,回来的路上拐个弯到永辉超市买菜……买药、取退休金也在附近,走路就到,“越来越方便了”。

  近年来,借着惠山新城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我们社区周围的商业配套越来越成熟。于是,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打造“小而美”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希望人们在上班路上、回家路上、游玩路上,“顺路”实现日常生活所需。今年年初,社区内13个核酸小屋转型更新,结合居民需要,我们为每个小屋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

  比如,万达广场的核酸小屋面积较大,门口有遮风避雨的长廊,人流量大,就被改造成集城市阅读空间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梦想书屋”,方便外卖员和快递小哥歇歇脚。有的核酸小屋则被改造成“匠人便民服务站”,我们邀请社区里一些手艺人入驻,为居民提供理发、缝补、磨刀等“小修小补”服务。

  在我们这方小天地中,既有大中型公共服务网点和商业设施,也有早餐店、修鞋、配钥匙等便民服务点,它们相互叠加,织就一张顺畅的服务网,连接大事小情,托举万家灯火。

  近年来,我们还整合金融、商业、教育等资源,凝聚辖区党组织的1000多名党员,打造“融惠益+”党建联盟,开展老年人公益理发、国学课堂、普法防骗教育、智能手机培训等服务近万余人次。

  和谐温馨的生活家园让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同事们常说,百姓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我们深耕的一亩田。我们相信,用心浇灌,定有收获。

  乐享近在咫尺的高品质生活

  讲述人:河北保定市竞秀区韩北街道田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温丽丽

  “温书记,咱社区里的路灯不亮了,天一黑就看不清路,出来进去太危险。”“记下了,莫阿姨,您别着急,我们今天就让物业给修好。”2月28日一早,我一进社区大门,便与刚从食堂吃完早饭的居民莫雪梅撞了个满怀,听她念叨了几件身边事。

  我到社区上班快五年了,刚来时,这里属于典型的“老旧散”社区。还记得第一天走进这扇门时的情景——没有物业管理,临街道路停满了私家车,满街全是叫卖商贩,居民进出十分不便,就连理个发都要走出好远。

  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幸福生活,2021年4月,我们重新规划设计废弃锅炉房,建成温馨舒适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增设了社区食堂、老年活动室、儿童娱乐室、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辖区居民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2022年4月,经过改造提升的廉良街交通秩序井然,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走进社区服务中心,迎面便是一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导引图,清晰地列出了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能到达的地方。这里的便民小商铺可真不少,社区食堂、大众浴池、日间照料站、便利店、理发店、小诊所、快递点、修理铺……居委会门前的廉良街不远处,还有两个百余平方米的便民市场、一所公立小学、一所私立初中和一家大型医院,街角有口袋公园,15分钟“不出圈”,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午饭时间,社区食堂人群熙攘。10来米长的过道,多一半的食客都是熟面孔。我还没坐稳,社区居民王秋生便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刚打包好的一份炖菜、一碗米饭。“看我吃得多健康,荤素搭配分量足,才花了9块钱。”

  “出门便是风景,公园就在家门口。”吃过午饭,70岁的杜大爷步行8分钟来到街角的口袋公园散步。“之前这里是一排小餐馆,一走近全是油烟味,大伙儿都绕着走。现在处处是美景,我和老伙计们每天都要来溜达一圈。”杜大爷说。

  今年,我们还计划为老年人打造一个集“大茶舍、小剧场”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们乐享高品质生活。

  在家门口遇见“满满的幸福”

  讲述人:福建福州市仓山区上渡街道江南社区党委书记 娄亚丽

  “娄书记,现在有点什么头疼脑热,再也不用费劲跑大医院啦。一个电话,旁边上渡中医院的大夫直接上门把脉问诊,为我开中药调理,太方便了。”早晨一上班,69岁的吕明华阿姨就专程来道谢,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后,看病方便了很多。

  是啊,试点以来,家门口的医疗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不,我们最近又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只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无需交费就可以签约健康服务包。签约后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会有家庭医生开展健康教育和免费健康咨询。

  之前,有居民反映,电动车存在停放难、充电难问题。为此,我和同事专程去做了调研,并规划设计、开辟专区,在一些楼栋前装上充电桩,用于电动车集中停放,既便利了居民,又美化了环境。充电桩扫码付费后就可以充电,便宜又省事,大家连连点赞。

  运动健身也方便了很多。每天,小区里新开设的运动场地都人气很旺。儿童娱乐区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羽毛球场和篮球场洋溢着青春气息。居民老林是一位羽毛球爱好者,他告诉我,之前小区羽毛球场年久失修,几乎不能用,想打球只能预约去好几公里外的羽毛球馆,既花钱还费时间。如今,小区的羽毛球场整修后,他又可以拿起心爱的球拍,在家门口与邻居们一决高下……看来,让居民们在家门口遇见“满满的幸福”,我们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哩。

  “圈”出美好生活新愿景

  讲述人:贵州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园街道办事处主任 吴超

  怎么才能让社区成为居民心里最温暖的港湾?这几年,无论是在社区奔走调研,还是在居民家拉家常,我心里始终揣着这个问题。

  为了找到答案,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分片到社区蹲点调研,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居民们有的希望建一个家门口的运动场,有的希望多些医疗服务站点和超市……我们开了70多场座谈会、“坝坝会”,认真记下大家所思所盼,汇总梳理形成调研报告并拿出可行性方案,敲定项目、分批建设。目前,经过提升改造的“党务政务服务圈”,新打造的“文体服务圈”“康养服务圈”“就业服务圈”都已投入使用。

  每天清晨,社区早餐店烟火氤氲,阵阵食物的香气从窗口飘出。在社区服务站,居民可以享受到免费打印、应急充电、便民饮水等服务。出小区不远,干洗店、药店、书店、健身房一应俱全。大到看病、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小到吃饭、买菜、健身,以社区为中心步行不超过15分钟都可以享受到。

  辖区上班族孙爱红曾发信息告诉我们,小区没有图书室,想看书没去处。我们协调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等辖区文化单位,在小区门口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起了阅览室,定期开展文化进社区等活动。街道改造提升的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站,惠及快递员、外卖员300多人次……

  我们相信,更多美好生活新愿景,都会在这个“圈”里实现。

  群众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

  讲述人:四川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申民辉

  黉门街社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居住密度较大。辖区内商铺林立,生活设施齐全。进社区逛一逛,你会看到年轻人在咖啡厅畅谈理想,小朋友在故事小屋读书游戏,老年人在滨江河边唱歌跳舞……步行一刻钟范围内,百姓吃、住、行,甚至看病、托育等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过去几年,我们重点围绕大健康服务、养老托幼服务、便利生活服务三条主线,开辟服务新路子,创新成立社区社会企业,通过“公益化+市场化+长效化”运营模式,着力解决百姓生活需求的堵点卡点问题。

  社区附近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等知名医疗机构,也聚集了大量的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商铺,形成了以黉门街为中心的商业服务区。我们推动企业发挥资源优势,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在社区建立养老院,采取“医疗+养老”方式,为辖区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日间照料、术前营养、术后康复等康养服务。我们还依托社区综合体,建设社区托育中心,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为居民提供便捷、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

  近些年,我们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生态与生活相结合、生态与业态相转换,构建新生活场景和新消费场景;充分调动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商家、居民积极性,组建商家联盟,制定管理公约,让便民生活圈升级为消费服务圈。

  接下来,我们将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任爽、苏雁、耿建扩、陈元秋、冯家照、高建进、吕慎、陈冠合、李晓东、周洪双、严圣禾、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姚琳、班静怡、母文健

pdd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