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时间报道,近日,河南郑州大学95后毕业生靠创业“收破烂”月入五位数冲上热搜榜,引发舆论关注。
根据当事人黄女士介绍,她2018年毕业,之后换了三四份工作,因不想再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开始创业“收破烂”,目前采用传统的线下上门回收方式,有时候也会通过短视频运营。黄女士称,自己最初也怕被歧视,但后来认识到这些不重要。她说,不该让学历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希望大家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对她来说,“收破烂”是创业的第一步,后续还希望能将回收和家政服务联系起来。
对于黄女士的选择,有网友点赞称“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不起”,也有网友质疑这是教育浪费、人才浪费与炒作。
怎么看待211院校毕业生“收破烂”?首先应该明确,黄女士所谓“收破烂”,严格来说是一种创业,而且在这个项目中运用了很多企业经营的思维,不宜将其简单等同于刻板印象中的“收破烂”。
其次,每个人有不同的职业规划与未来设想,讨论211毕业生黄女士“收破烂”,绝不意味着支持大学生都去“收破烂”,也不是在传达大学生“收破烂”就是正确的职业选择导向。每个高校毕业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达到115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大学毕业生做出理性的选择。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学历确实是部分学生求职的“包袱”,但以学历论职业,本就是脱离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陈旧观念,这个“包袱”早就该抛掉了。
从个体角度看,每个大学生都不妨摆脱学历社会思维,形成能力社会思维,在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基础上,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熊丙奇(教育学者)
(新京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