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马芙蓉 魏海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在于结构性矛盾这个供需‘痛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为化解“痛点”开出“药方”——建立高校企业联动机制。
在丁华锋看来,供需矛盾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毕业生求职期望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矛盾、高校毕业生专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校企合作存在“堵点”等方面。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丁华锋建议,从制度层面规划,由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有关方面专家,共同组成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行业发展、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建设与高校布局、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要推动高校实现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丁华锋呼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一些行业特色明显的部门,可率先同相关院校开展试点,深入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和探索;结合地区行业产业发展需求设置新专业、改造旧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丁华锋建议,在新工科或其他实践课程多的专业,建立“双元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联合培养学生。比如,实行校企学分互认“双元制”,聘用企业专家担任新工科应用类专业教师,文化理论课教师来自学院,由企业设立项目任务,对参与完成的学生给予校企认定的学分认证,并颁发指定证书。
他还呼吁,组建以行业产业为主导、龙头企业牵头的校企联盟,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对校企联盟和“双元制”校企合作机制进行监管,保障大学生权益。(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