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到“靓”中观淮河生态之变

2023年2月20日 8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中新网合肥2月20日电 题:从“治”到“靓”中观淮河生态之变

  中新网记者 赵强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昔日市民眼中难以治理的“脏乱差”集中带,如今正被扮靓为市民亲水、戏水、乐水的幸福河。从“治”到“靓”之中,安徽蚌埠探索出一套淮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治理——防洪筑堤保安澜

  淮河是蚌埠的“母亲河”,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已由过去“郊外河”变成今日的“城中河”。这里有关治理淮河的故事很多,从4200年前大禹在此召会诸侯、劈山导淮,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传说,到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成为第一条有计划地全面治理的大河,彼时,淮河之治重在防洪护两岸安澜。

从“治”到“靓”中观淮河生态之变-悟饭游戏厅

大禹像。 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过去我们蚌埠包括整个淮河流域的人们都是害怕水的,都是要躲避水的。”蚌埠市水利局局长荀异然说,当地百姓有一句俗语——“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直观地展示了淮河治理利用的复杂性。

  全长约1000公里的淮河曾是“最难治理的河流”。在中国的版图中,淮河与秦岭构成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这里四季分明,沃野千里。也正因此,造就这条河流“喜怒无常”,水灾频发。

  根治淮河,是淮河儿女的夙愿。荀异然说,在蚌埠治淮的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事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系统治淮以后,应该讲淮河的防洪体系逐步完善了,现在防洪基本没有大的问题。

  但由于淮河多年分洪行洪蓄洪,洪水携裹泥沙沉淀,抬高河床,淤积成滩,河道缩窄,站立大堤看淮河像是一条“大沟”。同样,由于之前缺乏对淮河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淮河两岸也一度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带。

从“治”到“靓”中观淮河生态之变-悟饭游戏厅

靓淮河”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 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每年蚌埠市“两会”都有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综合整治的议案提案,市民网民也反应强烈。对此,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内核的“靓淮河”工程呼之欲出。

  扮靓——修复生态促多赢

  2021年初,蚌埠市委市政府按照“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系统治理”原则,决定实施总投资53.48亿元“靓淮河”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简称“靓淮河”工程),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

  荀异然告诉记者,“靓淮河”工程最核心的理念是生态修复与保护,最终将撬动城市防洪、交通、航运、生态、观光、商业等多种业态协同融合发展。

  据介绍,该工程以“一川清、两滩靓、三脉通、十景红”为总体布局,全长26公里,治理面积52平方公里。工程已于2022年春节后第二天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先期开工全长8公里的席家沟到龙子河口段,已完成投资12亿元。

  记者行走在淮河蚌埠段的大堤上看到,一幅现代版“大禹治水”图景正在演绎,休闲跑道、文化景观、市民公园等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从“治”到“靓”中观淮河生态之变-悟饭游戏厅

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 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靓淮河”工程通过对河道切滩、拓槽、疏浚、清淤等一系列改造,主动拓宽拓深淮河主河道,保障洪水在此能顺畅下泄,对切滩产生的弃土就地利用,加固加宽原有堤顶,再次提升河堤防洪能级,形成“超级堤防”,打通交通堵点。

  此外,利用切滩弃土将堤防迎水面护坡由原来1:3调整为1:8—1:10大缓坡,重塑滩地形态,连通河滩水系,新增水面2600亩、城市绿地1.2万亩,实现市民近水、亲水、戏水、乐水。

从“治”到“靓”中观淮河生态之变-悟饭游戏厅

“靓淮河”工程效果图。 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在两岸迎水面高程22米以上塑形地块建设篮球、网球、足球等体育场地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万人体育锻炼。工程两岸规划土地价值挖潜2.7万亩,包括新增建设用地10050亩、利用闲置批供地4950亩、推动低效工业转型7200亩、推动城中村改造提升4800亩,土地价值将新增70亿元……

  “蚌埠是淮河文化和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我们在工程建设中将充分挖掘蚌埠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文化资源。”荀异然说。(完)

pdd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