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盘活“指尖经济”:“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

2023年2月17日 12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中新网重庆2月17日电(杨梦逸 黄玉保)拈一根轻巧的绣花针,绣出花鸟虫鱼、绣出春夏秋冬、绣出三峡的美丽风光。这一针一线都承载着重庆万州的“绣娘”们最精妙的生命力,她们以布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绣出的色彩斑斓的锦绣图卷。

  一根针、一条线、一群人,指尖技艺如何变身“指尖经济”?17日,记者走进万州,探寻“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背后的故事。

  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

  1999年,26岁的黑龙江姑娘史磊,与丈夫一道带着2岁的孩子从家乡来到万州。在这里,史磊发现有不少农村妇女会绣鞋垫,祖辈相传的贴花绣、挑花绣等不仅针法巧妙,各种花草鱼鸟图案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但由于产品单一,这种传统刺绣市场接纳度低,一双鞋垫仅卖十几块钱,不少“绣娘”因缺少收入转行,年轻人更不愿拿起绣花针,刺绣市场也变得萧条。

  一次偶然的机会,史磊将鞋垫作为礼物带回老家,并随口说是花了一百多块钱在市场上买的,没想到有很多亲戚朋友都想要这个鞋垫,让史磊代为购买。史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如果将这些老手艺人召集起来,培训刺绣工人,既能传承民间刺绣技艺,又能赚钱,一举多得。

重庆万州盘活“指尖经济”:“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悟饭游戏厅

刺绣成品展示。 黄玉保 摄

  2005年,史磊与朋友合伙创办了刺绣手工艺品公司。她多次深入“苏绣、蜀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产地考察取经,在吸收其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地区刺绣特点和技法,创造性提出打造“三峡绣”这一独具特色的手工刺绣工艺,经过改良,融入多种技法的“三峡绣”在市场上受到追捧,一步一步打开了销路,产品供不应求,指尖技艺慢慢变身“指尖经济”。

  “绣花针”助力残疾人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招收的学员全部是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妇女,她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刺绣,文化程度低,部分妇女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长期生病,不愿与人交流,教起来难,学起来慢。

  为让这些“零基础”的学员们尽快掌握刺绣技艺,史磊提出了一系列暖心措施:车间选在低楼层,让有残疾的妇女进出不吃力;伙食高标准,让大家吃得饱吃得有营养;培训技师“精挑细选”,不光有高超的技艺,还有爱心、有耐心;绣花架按绣娘们的身高“量身定做”;聘请专业人员对“绣娘们”开展健康讲座和医疗义诊,全方位为她们的生活、工作着想,让她们能静下心来学习……

  “真的是梦想成真,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现在我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每个月还有节余补帖家用。”杨小英是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第一批学员,来自偏远农村、左手残疾。刚到公司时,杨小英很自卑,担心自己学不会绣花这种细活,被人看不起。

  为打消杨小英的顾虑,史磊一再给她加油打气,并让师傅“点对点”对她进行辅导。如今,杨小英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每个月有近4000元的稳定收入。

  随着一批又一批学员学成“毕业”,在家门口就业,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固定员工也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增加到如今的近百人,其中残疾人占了四分之一。

  “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

  “现在万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府的服务也越来越周到,我们发展的动力更足,信心满满。”史磊介绍,目前公司的产品涵盖了“储绣家居”“小家碧玉”“天工典藏”等三大系列,创造性地拓展了传统刺绣工艺的应用领域,将刺绣工艺巧妙而完美地应用于环境艺术、家居装饰、经典服饰、实用工艺品、收藏级艺术品及个性化定制等多个领域。同时,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在恒合土家族乡打造的集“产、学、游”为一体的体验中心将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将直接解决80名农村妇女特别是残疾妇女就近就业。

  为进一步实现对传统刺绣工艺的保护和有效传承,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的科技团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国内首个非遗领域完美实现线上个性化定制的“PCP个性化定制平台”“OMS人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EMP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多个产业型软件平台,用“研发数字化”“生产智能化”“销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有效解决传统工艺在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瓶颈,并通过体系化的平台优化机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销售体验度,充分开拓和挖掘“个性化定制市场”的巨大需求,建立以重庆为核心、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非遗产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营销平台。

  未来三年内,该公司将逐步打造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相互促进的产业模式,从而实现传统工艺的高附加值转换,带动农村劳动力800人以上实现在家门口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完)

pdd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