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援布隆迪35年:医学传人“金针拨障”

2023年2月14日 10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中新网西宁2月14日电 题:青海援布隆迪35年:医学传人“金针拨障”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从青藏高原到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从青海湖到坦噶尼喀湖……2022年7月,中国(青海)第21批援布隆迪医疗队队员朱明娟踏上了非洲高山之国布隆迪。

  中国(青海)第21批援布隆迪医疗队由青海省人民医院牵头,并与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省中医院等医院筛选了符合条件的29名队员,其包括重症医学、眼科、妇科、骨科等13个专业,同时,根据保障需要,配备了法语翻译及厨师。

青海援布隆迪35年:医学传人“金针拨障”-悟饭游戏厅

图为朱明娟为中资企业员工开展诊疗。 援布隆迪医疗队 供图

  朱明娟来自青海省中医院。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中还有朱明娟的哥哥朱明挺,他来自青海省人民医院。

  援外,哪是一路风轻云淡。朱明娟说,首先接受的是高温的考验,“整日的闷热酷暑……还要克服物资匮乏等种种困难。”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族群、陌生的语言,朱明娟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

  “受援医院医护人员紧缺,我们一个人需要完成很多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饱满的激情,迎接每时每刻可能到来的病患。”朱明娟说。

青海援布隆迪35年:医学传人“金针拨障”-悟饭游戏厅

图为朱明娟开展眼科检查。 援布隆迪医疗队 供图

  在当地,自行车不仅仅是普通的出行工具,更是一些人谋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人用自行车驮着货物赚取运输费,养家糊口。

  一次,一名12岁的男孩送到医院时,面部血肉模糊——他在运输货物时,发生了车祸。

  清洗、消毒、缝合……三个多小时的手术,男孩初步得到了治疗。“手术结束后,我们才得知他没有钱支付医药费,看着无助的眼神,我垫付了所有治疗的费用,又给他往返的路费,提醒准时来复诊。”朱明娟说。

  近三周后,男孩伤口渐渐愈合。临走时,给了朱明娟一个深深的拥抱,表达了质朴的谢意。

  “我是燕京韦氏眼科流派学术继承人,在援非工作期间,我运用韦氏三联九针和火针,治疗眼疾患者时,得到了当地患者及驻布隆迪中资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可。”朱明娟无不骄傲。

  中资企业职工张某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人。

青海援布隆迪35年:医学传人“金针拨障”-悟饭游戏厅

图为朱明娟获赠感谢信。 援布隆迪医疗队 供图

  朱明娟说,张某之前在国内做过多次眼睛手术,但双眼高度近视,且眼底病变,导致他的左眼高眼压伴视神经萎缩。“经过半年的治疗,其间130余次眼部特殊针刺和穴位治疗,他的视力明显恢复,眼压稳定。”

  现在,张某已经可以自己开车来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开始我对中医也有点怀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某现在非常信赖中医,逢人常夸朱明娟的针灸治疗效果好。

  布隆迪医疗条件有限,医院缺乏专科医生,许多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而形成慢性顽疾。

  在当地,一位老园丁在修剪树枝时不慎划伤了眼角膜,因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发展成为了角膜溃疡感染前方积脓,面临着失明摘除眼球的境地。

  朱明娟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局部结膜下注射、前房注药、耳尖及眼周穴位放血、火针治疗,加之每日给予医疗队自备的抗真菌口服药,老园丁最终保住了眼球,恢复了光明。

  朱明娟和队员们将东方国度的文明与精湛技艺带到了异国他乡,受援医院负责人也多次表达了对中国针灸的认可。

  “援非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常的每一天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朱明娟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将和我的队友们继续并肩,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当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者。”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35年来,青海省已派出21批援布隆迪医疗队,累计派出队员超400人次。(完)

pdd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